海德体育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研讨会暨美术与设计教育学术共同体成立大会11月24日至26日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韶关市始兴县人民政府主办,并在始兴县开设了分论坛。
据介绍,本次会议旨在促进联盟美育领域专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各高校美术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的建设,并以此进一步发挥美术工作者引领带动作用,提升乡村地区美术产业专业化水平,加强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推动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中,为乡村振兴赋能。
组委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大师范及美术院校的负责人以及广东省教育管理部门与乡村振兴相关部门领导、全国美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名师名家等参与研讨交流,通过专题报告、典藏特展、成果汇报、主题展览、美育活动以及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美术、艺术教学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据介绍,此次大会为期三天,大会主论坛设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及昌岗校区,分论坛设在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长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主持教育部、文化部多项重大国家课题,出版专著、译著《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的告戒》《艺术教育哲学》等十余册。
近年来,马菁汝教授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艺术教育领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提出建构社会美术教育新的学科领域。社会美术教育是以社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它包含家庭美术教育、社区美术教育、博物馆与公共艺术教育、乡村美术教育等。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介入,研究从儿童、成人到老人各年龄层次和发展阶段的美育特征。它与学校美术教育并行,互为补充、互相依存,为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中国美育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基础。与此同时海德体育,以社会美术教育普及的视角展现了当下中西方乡村美育的发展状况,为我国乡村美学建设提供新思考与新路径。
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院长海德体育,UNESCO国际美术教育学会(InSEA)亚洲区主席(2019-2024),浙江省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对外美术交流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胡俊认为,中国脱贫攻坚、美丽多村建设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趋势有增无减,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障碍海德体育。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乡村振兴模式已经显露疲态,不能适应“两山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并且对乡村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产生破坏性负面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有必要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与模式。通过关系美学社区艺术教育重塑城乡关系,实现年轻人口的回流,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把乡村打造成传统文化保存与复兴、老年幸福康养、青年艺术创业、少儿优质教育的诗意场域。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教学专委会理事。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海德体育、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以广州市从化区校园稻草艺术节、创意集市、花灯节为例,探讨乡村美育的课程价值和发展路径。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深圳哲美美育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InSEA艺术教育学会会员,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出版《美育现场——社会美育创新路径与“课题化”研究》《艺术考察与采风》《或远也近》、《时间的底色》等多部著作。
李梅认为,美育是关乎“人”的一项伟大的社会与教育工程,美育是通过审美精神的塑造引导人要向美而生。如果说“向美而生”是一种审美的人生高境界,那么,美育必须从“审美素养”之提升走向更高的“人文教养”之涵育,特别是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倾力探索美育特有的审美赋能作用就变得刻不容缓。其演讲主要聚焦艺术高校美育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实践路径研究,并列举多个面向社会美育的创新实践案例进行解析和经验分享,探讨高校该如何运用专业优势和整合社会资源,在美育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和做出高校的贡献。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研究学术硕士方向负责人,重庆市高教美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重庆市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探讨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艺术教育对多村美育的意义与价值,以川美为例艺术教育赋能乡村美育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美育名师工作室(书法)主持人海德体育。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广州美术学院社会美育教研中心副主任,国家艺术基金芒编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讲学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美育研究,传统手工艺的经验研究。
本讲从“人的城镇化”、“乡愁”、“中国式现代化”等政策话语的背景下展开论述,提出以个体经验作为视角与方法来理解乡村振兴语境下的社会美育实践。并通过个体经验在美育实践中的剖析与转换,消解专业语境的遮蔽,转换视角重新定义问题,为美育的认知与实践带来更积极的构建。